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!资深玩家起诉腾讯,庭审5小时未宣判
2025-08-21
一名资深《王者荣耀》玩家将腾讯告上法庭。这起被称为"中国游戏算法第一案"的诉讼,于8月12日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。庭审持续约5小时,法院未当庭宣判。原告孙千和作为职业律师,同时也是该游戏的忠实用户,她质疑游戏匹配机制存在不公平现象。在连胜后总会遭遇实力较弱的队友,而连败后却能匹配到强劲的队友。这种现象让她产生被算法操控的感受,进而要求腾讯公开匹配机制的具体运行逻辑。
技术秘密与知情权的博弈
双方在庭审中的核心争议集中于匹配算法是否属于商业机密。腾讯方面坚持认为,匹配机制构成其技术秘密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该公司在法庭上展示了随机抽取的多位玩家胜率数据。其中玩家A全部752场比赛胜率达到76.1%,玩家B在2398场比赛中胜率为71%,玩家C在472场比赛中胜率高达81.6%。这些数据均远超50%的水平,腾讯据此反驳原告关于"系统控制玩家胜率趋向50%"的指控。
腾讯进一步阐述其立场,认为匹配机制的设计目标是解决技术难题。如何在短时间内精准识别并匹配十位实力相近的玩家,促成势均力敌的公平对战,这套技术方案为公司带来市场竞争优势。强制公开技术细节将损害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,同时不利于游戏行业的技术创新发展。公司担心算法公开后可能成为恶意玩家和黑产的"操作说明书",导致外挂泛滥等问题,最终损害广大正常玩家的合法权益。
算法透明度的现实考量
孙千和在庭审中强调,她的诉求并非要求完全透明化。而是希望腾讯能以脱敏或概括性方式说明匹配机制的基本运行原则,保障玩家对游戏规则的基本知情权。她认为《王者荣耀》作为拥有数亿用户的国民级游戏,已具备显著的公共属性特征。平台不应以技术秘密为由完全封闭算法运行逻辑,否则将形成不透明的"算法黑箱"现象。
腾讯方面回应称,公司自2016年起就通过官方网站、公众号和微博等多个渠道披露相关信息。2018年发布的《匹配算法全面解析》文章明确否认通过算法刻意安排"坑队友"的情况。文章解释称,匹配算法采用ELO等级分系统,目标是将水平相当的玩家放入同一局比赛。游戏对局的胜负受团队配合、阵容搭配、战术选择等多重因素影响,并非单纯由匹配机制决定。公司强调没有任何动机去干预玩家的对局结果与胜率,操控个体胜率对游戏运营毫无益处。